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后调控时代 房企立足市场需要拥有优势产品线

发表于2013-03-21

国五条细则翩然而至,楼市调控进入“深水区”,后市如何?无数房企惶惑于变化。

如果不能改变风的方向,那就调整帆的方向。有人说,后调控时代,未来房企能够立足于市场的核心就在于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线。正如,万科、恒大、万达、保利、绿地等一线房企业已形成了多个明晰的产品系列,并在全国范围大力推进标准化产品线的疯狂复制。在一线房企示范效应下,越来越多的二三线房企也开始效仿,且已呈风起云涌之势。

为何企业们都热衷于推行标准化产品线?对中原楼市有何借鉴意义,中原房企的产品线又应如何构建和推行?

楼市进入“产品线”时代

随着调控的日益精准,房企开始研究,如何“强化内功”以赢得市场的宽度。

在坊间,强化内功不仅仅是指锤炼品质,更重要的是,探索出一条成熟的标准化产品线,并由此纵深化拓展房企的生命线。

据2011年底中房协和兰德咨询联合发布的《房地产开发企业产品线研究绿皮书》显示,目前一线房企已形成多个产品系列和产品线,并在不同城市进行着标准化复制开发。

例如,随着“城市深耕战略”的实施,万科同城项目越来越多,其在项目命名上趋于多元化,例如在北京有蓝山、公园五号、长阳半岛、新里程等。但产品更加标准化,例如长阳半岛和新里程的户型几乎一样。

近年来,恒大已建立起了绿洲、华府、金碧天下等几条产品线,并在二三线城市可怕地、简单地、纯粹地复制着几条产品线。这种复制正是支撑恒大业绩快速增长的根本。

正如恒大主席许家印所说:“产品线种类越少,标准化程度越高,集中采购、招标才有实际意义,才能降低成本,实现规模效益。”

而反观中原本土房企的代表——建业,也正是在“省域化战略”下,积极探索并复制森林半岛、桂园、城邦等多条产品线到十八地市,并于2012年进入房屋销售百亿俱乐部。

可以说,房地产市场已毫无争议地进入产品线时代!

标准化是总结经验的产物

为什么一线房企在疯狂略地之同时,都在大刀阔斧地推行标准化产品线开发?

专家指出,这是总结经验教训的产物。

事实的确如此,在房地产市场化运营的黄金十年,实力房企的扩张伴随着疲惫不堪。比如,项目的差异性很大,致使设计变更、工程洽商较多,工期和成本难以有效控制。因为产品不一样,致使难以推行集中采购或战略采购,导致不仅没有成本优势,还常常质量不合格、供应不及时等。同样,也难以形成统一的成本标准和营建标准,更难以形成统一的推广、营销和招商模式,致使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设计方案、成本方案、营销方案……致使中高层管理人员总是陷入方案讨论、会议争辩之中,导致工作反复、效率低下、难以考核等。

于是,先知先觉的一线房企在版图扩张中不断摸索发现,如果企业实行标准化开发模式,明确几个产品系列,并形成每个产品系列的产品标准,继而推行标准化的连锁、复制开发,哪怕项目有几十个,也就相当于只有几类项目,所有的开发管理工作就轻松多了。

以万科和恒大为例。两家企业在推行标准化产品线开发后,均实现了快速增长:万科2004年推行标准化后用6年时间就实现了总销额从百亿到千亿的飞跃,恒大在2008年推行标准化后也快速跃入一线企业之列。

用“产品线”赢得市场的宽度

标准化产品线是企业进行“攻城略地”的前提和基础,也是企业实现规模增长、快速扩张的基本保障。

其实,一线房企之所以推行标准化产品线,也是经历了早期差异化开发模式的折磨后才痛下决心的。这就要求“三多”企业(多项目、多城市、多类型)应吸取一线房企的经验,尽快转变开发模式,实行战略导向下的标准化开发模式。

业内人士指出,推行标准化产品线,除了可从根本上降低开发管理难度和成本费用外,还有利于缩短项目开发周期,提高开发效率,进而可大幅度提高周转率和财务杠杆率,并最终可以大幅度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。

据兰德咨询研究表明,当企业的产品标准化率达到40%时,投资杠杆率可提高到1:4,开发周期可缩短15%,开发成本可降低5%,净利率可提高10%(从20%的平均净利率提高到30%);当产品标准化率超过60%,净利率甚至可提高20%——是差异化开发模式下平均净利率的一倍。另外,推行标准化产品线开发更可从根本上降低投资风险和管控难度,提高运营效率。

对此,业内专家建议,对于同时运作5个左右项目的本土房企而言,拿出一两个成功项目,升级为一两条标准化的产品线,再进行复制和连锁开发,更容易成功。
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