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春运何年告别 “囧途”

发表于2013-02-20

春运,已经成为“回家难”的代名词。翻开近期的报纸和杂志,随处可见的是旅客们各种“人在囧途”的艰难表情;打开新闻网站和微博,各种抢票攻略、春运“神器”备受追捧。年年春运年年难,何日春运不再难?

春运是乡愁,是中国人回家过年的信仰余光中说,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。春运将至,对于绝大多数思乡心切的人来说,乡愁是一张薄薄的火车票。正如歌里唱的,“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”,“过年”和“回家”的紧密联系,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。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认为,中国人的乡土情结,是春运客流集中暴发的原因之一。在这变迁的时代,在外工作的游子们,选择在春节回家团聚,重温家庭的价值。[详细]

春运是过年回家与运力不足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在中国,“春运”并不是一个新词。改革开放后,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增多,“春运”二字第一次出现在《人民日报》的标题上是在1981年3月。当年,铁路春运两个月运客1.21亿人次。此后,春运成为春节期间的一个关键词,而春运的客流,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持续走高。1994年,春运期间的全国客运量超过10亿人次,2006年这个数字突破20亿,2012年突破30亿。春运可谓当今世界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迁徙。近两年,中国春运旅客总量都在30亿人次以上,几乎相当于要在40天内帮非洲、欧洲、美洲、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。放在哪个国家,这都是个“难以完成的任务”。

春运是伪城市化的产物

春运回家难不是今年独有的现象。近20年来,尽管运力增加,但春运火车票的难求程度,一年胜过一年。观察春运一票难求问题,它是和中国社会的开放和流动加快高度重叠的。在10多年前,中国社会虽然也存在春运买票难现象,但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般严重。这里的根源,就在于人口流动的加快。

无论是实名制还是网络购票,都无法解决中国铁路运能与需求严重脱节的根本问题。中国的城市化是土地城市化,而不是人口城市化。那么多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,到了过年死活都要离开城市,因为城市不是他们的家乡。他们在城市工作十年,对他们来说,城市依然不是家乡。过年一定要回家乡。[详细]

发表于2013-02-20

解决春运问题,太难,只能交给时间了。

发表于2013-02-20

就算春运再怎么囧,也挡不住我想家的心呀!

发表于2013-02-20

因为人太多啦!太囧啦!

发表于2013-02-20

期待来年,能够早点回家。

上一页|1|
/1页